乌镇与凤凰古城的区别
首先是规模不一样,水系不一样,建筑风格不一样。凤凰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州,是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是一座城,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也是凤凰县城所在地。有少数民族风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苗寨风格的吊脚楼。凤凰古城的沱江,有100多米宽阔的河面 ,穿城而过。乌镇 ,江南古镇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是一个集镇。有1300年建镇史,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市河穿镇而过,水乡风貌完整,生活气息浓郁,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古镇之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带着水墨画的气息,大量古色古香明清古建筑和老街长弄,韵味十足。其次,地理环境不一样,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流纵横交织,无山;凤凰古镇处河谷丘陵地带,依山而建,一条江穿城而过。第三,凤凰古城是国家4景区,乌镇是国家5景区。
凤凰保集•伊甸园这个项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
凤凰保集•伊甸园由凤凰卫视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纵横文旅(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保集健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入打造。伊甸园是人类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类关于人间乐土最初的构想。在本案中诠释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美好生活的空间。
为什么59式现在都没退役,而比它更晚的62式却早早退役了
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翻修时,馆内的展品移到广场上,使我们可以近距离的对比62式轻型坦克(左)与59式中型坦克(右)体积大小的对比,从外观上看62式轻坦就是59式的缩小版,要不仔细看主炮粗细和抽烟装置的位置,确实是难以辨认。
对比完它们之间的体积大小后,回到问题的原点,62式坦克和59式坦克目前仍然各自有约300~400辆在我军服役,遍布在我军南北各集团军,并没有62式要比59式退役的早之说。62式坦克研制的目的是适应我军南方部队作战地域环境的要求,它实际上算是一种“步兵坦克”,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使用85毫米主炮和重机枪给步兵分队提供火力支援,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搭载步兵较远距离机动,起到一部分装甲输送车的功能,分配给62轻坦的这些作战任务的原因是:当时我军未完全进入到机械化或者摩托化,缺乏自行火炮和没有步兵战车,步兵营连分队缺乏有效的近距离支援火力和复杂地形机动的交通工具...所以,62式轻坦要干不少的活!62轻坦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虽然起到了火力支援和搭载步兵分队远程奔袭的设计目的,但是也暴露出来它防护能力太弱和85毫米炮火力不足的固有缺点。
62轻坦战斗全重只有21吨,作为轻型坦克这个吨位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要求的就是可以翻山越岭,可问题是吨数低防护能力肯定差!62坦克正面车体装甲厚度为35毫米、炮塔厚度为45毫米...这显然是太薄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多次被RPG单兵火箭击穿,甚至被越军的M79单兵榴弹发射器击穿正面装甲。越军在越南战争期间缴获了大量的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已经装备到了班一级部队,每一个班装备一支,M79发射空心破甲弹在150米的破甲厚度为55毫米...击穿62轻坦的装甲是较容易。与这几名战士的身材相比,62轻坦确实是太小了,这也是造成它防护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鉴于62轻坦在战场上防护能力差的问题,我工部门也对它进行了防护强化 ,但是受制于原始设计的局限,即便是改进其防护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主要问题就是发动机功率低,装甲增厚后速度会大大减慢。我军在2012年已经开始着手研制新型轻型坦克来替代62式轻坦,新型轻型坦克命名为:15式主战坦克,战斗重量达到了35吨,已经与59式坦克的重量相当了,对比于62轻坦增重15吨,在新研制的大马力动力包的支持下装甲厚度也显著增加,它目前已经装备到了我军南方部队,开始全面的替代过去62轻坦的任务。再说一说59式坦克,“五对负重轮”是赫赫有名的!我国从1959年开始制造它到停产,估计制造了约6000辆以上,成为苏制T54A/T55坦克的一个重要分支!数量要大大超过62式轻型坦克。它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装甲厚度和主炮威力好于62轻坦,对步兵的火力支援效率也高于62式,同时59式的战损修复率大大高于62式轻型坦克。
这么多的坦克也为59坦克的升级、衍生、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称:59坦克各种各样的型号和以它底盘变形出来的特种坦克有30多种之多,可以较灵活的改进都是也因为59坦克的车体较大的缘故,武器装备体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适当的大一些,给升级改造提供冗余度,太小了咋改造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费劲儿的事情。
59D型坦克是59家族当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先进的型号,最显著的就是安装了“反应装甲”,据称炮塔正面相当于520毫米(破甲弹)、车体为490毫米(破甲弹),这两个厚度已经相当于早期的T72B坦克的水平了,也就是说可以抗击RPG在100米外的正面攻击,显著的提高了59D坦克的生存能力。59D第二个升级的地方就是换装了94式加长管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在引进的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在2000米内发射83式穿甲弹,穿甲厚度为440毫米、发射93式长杆尾翼稳定穿甲弹深度为500毫米,可以击穿T55/62和T72早期型的炮塔正面装甲和车体正面装甲。
59D通过两项重大改进使得它在96式和99式坦克未服役之前,可以对抗周边任何坦克,也弥补了两型新式主战坦克在装备初期数量上的不足。陆军的59D坦克,在VT–4/T84和T90S未装备到泰国陆军和越南陆军前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坦克!从使用情况来看陆军对其总体性能很满意。到21世纪00年代,59系列坦克在我军服役了半个世纪之久!虽然经过了很多次的重大升级和改进,终归平台太老已经不适应我军的作战要求了,所以我军在96系列和99系列较大批量服役之后将59式坦克大批量的退役,车况较好的进行封存...但59式坦克为我军做出贡献却永远不能磨灭!也正是长时间对它的改进升级和大批量制造,培养出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级技师、以它为平台的各种改进,也为我军后续型号坦克的研制提供了经验和工艺积累...所以,称:59坦克是我国“坦克制造业之母”不为过!
59式坦克会像62式轻型坦克那样,被96系列坦克所全面替代,但它俩为保卫我们的国家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载在的“功劳簿”上!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看到这个题目,最先想到的就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乃是盛唐时期王维所作。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王维也是皎洁的一轮明月。宋朝诗词大家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是信佛的,也就被后人称为“诗佛”。甚至其字“摩诘”二字也是来源于佛经之中。
王维此诗题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我们先翻译一下:
渭城的清早下着小雨,雨水洗干净了空中的埃尘;
雨水的洗礼,春风的吹拂,使得旅店周围的柳色焕然一新。
朋友啊!请你再饮下这最后一杯酒吧!
往西面你走岀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你的故人。
这只是从字面的翻译而已。
要真正理解此诗的美妙之处,必须说明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当年,正处于安史之乱,大约是乱之后期。朝廷派遣诗题中所说的元二岀使西安。阳关,还有玉门关,均为当时的军事要塞。往西走岀了这两个关塞,就是西域凶奴所管辖之地。元二岀使西域,也是为了求得和平。但是,谁又能预料会不会再发生战事呢?所以我们理解体会起来,似乎是说:你再喝了这杯酒吧,因为岀了阳关,你就见不到你的故人我了。
如果再加入下面的一个具体情况,我们就会得到另一种解释。当时不光是有难以预料的战争会发生,而且王维已经年纪大了。而元二岀使西安,一去就是好多年。王维的意思是:朋友你再饮下这杯酒,你这一去可能好多年回来不了,也许你回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世上了。
但是,诗就是诗,何况是好诗;诗人就是诗人,何况是厉害的诗人。“西岀阳关”,一般我们会顺着来理解,是从东边向着西边走岀阳关去。疏不知王维所说的“西岀阳关”乃是元二完成使命之后,从西边向着东边走岀阳关来。
这样就使这首诗发生了反转,成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也就是:
朋友,你再喝下这杯酒吧,当你完成使命再走岀阳关之时,你是见不到我的了。
到那时,能够迎接你的,只有这渭城清晨的小雨,和客栈门前青绿色的柳叶!
这首为送别而写的诗,被后人传诵千古至今,是因为它的确是脍炙人口的一首送别诗。它是送别诗中的一朵奇葩!
说到送别诗,这时我又不禁想到了另一首。也是唐人写的,作者名为高适。其《别董大》却是另一番的味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沙千里,白日曛蒸;
北风吹雁,雪片飞纷。
君且莫愁,前面都是朋友;
天下有谁,不道你是亲亲?
黄云白日,风雪纷纷,可谓困难大矣!但是有朋友支持帮助,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的。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一首显得比较乐观。但这也是表面的,前面有万分的艰难,而用朋友相助为理由及与鼓励,是表面无悲实有悲。
一首说“西岀阳关无故人”,一首却说“天下谁人不识君”,不仅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不同,更是与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情况和诗人的心境相联系的。可见,真正的诗人是不会挖空心思说我要做一首什么样的诗的,他们的诗都是他们处在当时当地的真实环境下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已。所以鲁讯先生才会说:写不出的时候不强写。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