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毫米迫击炮的威力有多大
迫击炮是一种身管短、射角大、弹道弧度高,主要用于曲射的火炮,迫击炮最大的本领就是隔山打牛,能够越过山丘、建筑物等障碍打击躲在背面的敌人。自从日俄战争中吊打躲在坑道中日军后,迫击炮目前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虽然经常有人说要淘汰迫击炮,但是它却以自己独有的优势一直占据着各国武器装备的重要席位。60毫米迫击炮几乎是迫击炮里面的侏儒(最小的口径是二战时期流行的50毫米),那么它的威力有多大?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迫击炮因为是半密封的滑膛炮,发射药包较小,射程短,因此弹壁较薄,同等口径装药比榴弹炮和加农炮要多20%左右,更大的装药意味着迫击炮弹有着更强大的冲击波杀伤效应。加之纺锤形的迫击炮弹飞行弹道近乎垂直,在触地爆炸后,迫击炮弹的破片呈几乎是以炮弹为中心向四周呈圆形飞散,其他类型火炮除了航弹之外几乎都是以倾斜角落地爆炸,相当部分破片被地面所阻挡削弱,因此迫击炮弹破片杀伤面积也更大。虽然迫击炮的威力会更大,但是毕竟60毫米的口径太小,因此对于它的威力我们也不要过于高估。我军最新的PP93式迫击炮,其杀爆弹采用新型的稀土球墨铸铁铸造而成,重约2.18公斤,内装梯萘炸药,破片多而锋利,杀伤半径为17.8米,面积大约为994平方米,比两个篮球场面积略大。而像老式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其杀伤榴弹重量为1.33公斤,内装0.11公斤梯萘炸药,有效杀伤半径只有10.2米,面积约为326平方米,不到一个标准篮球场大。除了杀伤半径外,对于炮弹威力更直观的感受是能不能在地上炸出弹坑来。一般来说76毫米口径榴弹炮能够在泥土地面炸出直径1米左右的弹坑,那么与其杀伤半径相差不多的60毫米迫击炮能炸出这么大的坑吗?很不幸的是,并不能!迫击炮因为垂直落地,冲击波基本都是向四周等效扩散,对地面的破坏效应很小,根据某些老兵透露,60毫米迫击炮如果落在质地坚硬的路面,甚至不能炸出明显的弹坑,如果是落比泥土地面,才能形成一个半径不到50厘米的浅坑。60毫米迫击炮虽然威力比不上152和155神教,但是作为小体量的灵活机动火力,60毫米迫击炮能够随时伴随步兵班行动,时刻提供火力支援,尤其是在山地丛林这种大口径榴弹炮上不去,直瞄火炮视线又不佳的情况下,60毫米迫击炮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中,我军利用63式60毫米迫击炮前出设置火力点,直接跟在步兵后面对越军隐蔽火力点进行定点打击,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炮弹能否通用,内部结构有什么区别
谢邀!
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用途和使用场景有很大区别,因此二者形态上差别很大。由于内弹道学是很复杂的学科,哪怕都是迫击炮,都是榴弹炮的情况下,不同型号的弹丸也很难在同一门炮上通用,除非是专门研发的迫榴炮,也是专门为这门炮设计的。我们还是看看迫击炮和榴弹炮的都有啥区别吧。
我国的120mm轮式自行迫榴炮。迫榴炮作为一个新品种,出现的时间不长,是苏联人发明的
迫击炮
迫击炮,一般是步兵支援武器,属于营连级火力,射程较近,通常在500m-5km;射角可达45~85度,弹道非常弯曲,因此适合任何地形下的作战,只要提供有效的情报就可以射击,不存在射界上的盲区。
迫击炮和榴弹炮射界和射程的区别
由于着角非常大,它的杀伤半径的分布更加均匀,因此有效杀伤面积更大,不像榴弹炮那样是一个蝶形区域:
由于着角大,迫击炮爆炸形状近似为一个圆形,而榴弹炮爆炸后的形状为一个蝴蝶形:
由于绝大多数迫击炮使用的是低膛压的滑膛炮(也有极少数的线膛迫击炮,比如法国MO RT-61),因此炮弹可以做的薄皮大馅,比同口径的榴弹炮装药比大得多。比如我国生产的160mm重型迫击炮,装药7.8kg,而152加榴炮的装药是5.86kg,口径只大了8mm,装药整整差出2kg。除此之外,它与榴弹炮弹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形状呈纺锤体的流线型,这是为了在尾部安装弹翼,所以后半部分无法像榴弹那样做成一个圆柱形。迫击炮的炮弹本身并不包含发射药,而榴弹炮有部分炮弹采用的是定装弹,弹丸已经包含了弹体和发射药。迫击炮的发射药是一个个小药包或者药环套在尾管上,早期也有将药包固定在尾翼上的。通过选择药包的数量和发射角,就可以灵活迫击炮的调整射程。其实这也是现代榴弹炮模块化装药的一个思路来源。
迫击炮的底火也和榴弹炮不同,它的药管是一个类似霰弹枪弹壳一类的东西,在炮弹从炮口装填,自由落体后与炮管底部的击针碰撞打火引燃药管内的速燃药,速燃药最终通过尾管上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实现发射。
迫击炮的基本结构(我国的120迫)
60迫,药包是夹在尾翼上的
通过选择药环数量就可以灵活调整射程
迫击炮尾管上的开孔,起到传火道的作用
除此之外,迫击炮的引信和榴弹炮的引信虽然都属于P.D(Point Detonating)引信,但是内部构造也有很大区别。从外观上看,迫击炮多了一个插销,这个插销相当于一个外部的保险。在发射前需要拔除插销,拆下保护帽,而榴弹炮的引信不存在这个插销。由于榴弹使用线膛炮发射,弹体会随膛线高速旋转,因此某些榴弹炮弹的保险机构里还会有一地道离心保险。总的来说,榴弹炮弹的引信保险机构更多,解除所需的惯性力也更大。而迫击炮由于本身发射膛压不高,保险的接触惯性力不能做的太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那就是一旦迫击炮出现了臭弹,工兵要非常小心的倾斜迫击炮口,让炮弹一点一点滑出来,就是怕内部的保险因为冲击力而解除。
不过需要说明一点,美系迫击炮弹引信和苏系(中系)迫击炮弹引信虽然都有这个铁丝保险销,但是原理完全不同。苏系和我国迫击炮上的插销主要是为了固定保护帽用的,而美国的迫击炮弹已经没有保护帽,它的铁丝插销类于手雷的保险销。
美国二战时期的榴弹炮引信和迫击炮弹引信,外观最大区别就是迫击炮引信多了一个插销
榴弹炮
榴弹炮的弹丸是一个锥体 圆柱的复合形状,这一点与迫击炮有很大不同。因为几乎所有的榴弹,都是使用线膛炮发射的,因此可以旋转稳定,不需要迫击炮那样的尾翼稳定。榴弹的弹体厚度要更厚一些,这是因为发射瞬间过载较大,弹体需要足够的强度,所以装药比不如迫击炮弹。此外榴弹炮的弹带在定心部后面,靠近尾部的位置,一般使用铜质的弹带;而迫击炮则偏向使用尼龙弹带,由于迫击炮形状的限制,弹带位置一般在居中的位置。
中小口径的榴弹炮,一般使用的是定装炮弹,即弹丸和药筒固定在一起;大口径榴弹炮则一般使用分装药。更先进一些的榴弹炮甚至可以使用模块化装药,这个也是从迫击炮那里借鉴来的思路。
美国105mm榴弹炮,重量轻可以使用定装药
苏制D-30火炮使用的122mm榴弹,使用分装弹
先进的榴弹炮系统可以使用模块化装药,选择药包数量来调整射程,比如我国的PLZ-45
迫击炮是怎么瞄准的
这个是比较专业的问题,所以请细细品读。迫击炮作为“间瞄火炮”的典型代表,其瞄准与其他间接瞄准火炮的瞄准方法类似,且间瞄比较灵活多样,我们今天就科普一下迫击炮的瞄准问题。
一般火炮的间接瞄准
一般意义而言,火炮的间接瞄准是指瞄准镜不能与目标单位通视,需要在装定前计算观测所得的的方位、表尺、高低等射击诸元进行射击。理想化状态下,只要装定了较为准确的射击诸元参数,就可以发炮;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因为火炮自身稳定性比较差、后坐力大,易引起发炮后的位移偏差,所以现代火炮射击一般需要类似于土木工程所用的“经纬仪”一类的测量角度仪器(如下图),
来辅助构件稳定的坐标系进行精确射击。
这种辅助测量仪器一般设置在阵地后方,可方便观测(通视)目标的位置,先利用指向针精确调整进准方位,再用该测量仪器瞄准火炮的瞄准镜,进行测量角度和划分,测量人员将测量数据通知火炮瞄准手,瞄准手根据数据用火炮瞄准镜瞄准后方的辅助测量仪器,由于两者使用相同的角度划分,此时的火炮射击火线就与辅助测量仪器的瞄准线方位角平行,就可以准确射击了。(这里话有点绕,然而实际情况的确如此,火炮的瞄准镜瞄准阵地后方的辅助测量仪,而炮口是向前的,所以真实操作时,你可以观察到火炮瞄准镜与炮口方向是逆向,并不是瞄向目标,如下图):
我们上面所说的是间瞄火炮的基本瞄准原理,而对于迫击炮这种比较轻便的间瞄火炮来说,可以依靠辅助测量仪器进行瞄准,但是大部时间由于测量仪器不便携带,且因为迫击炮一般都是战场前线使用,迫击炮用测量仪有时需要设置在阵地前方,容易暴露。所以,在使用迫击炮时通畅不用辅助测量仪器,取而代之的是射击标杆,通常使用两根标杆(现代便携标杆一般为粗细两根,携带时可以将细标杆插入粗标杆,方便携带)。使用时,将标杆插在炮位前方,通过肉眼识别目标位置并对准后,将标杆插入地面,迫击炮设置在标杆后方合适方位。战时,也可就地取材利用木棍等物充当标杆(如下图):
两根标杆是一远一近插入地面的,后面的迫击炮手先用迫击炮瞄准前方远处的标杆,瞄准过程中炮口随瞄准镜移动;然后再用瞄准镜分划到近处标杆,分化过程中只调整镜子而不动炮口;最后再用瞄准镜瞄准远处标杆,此时炮口再随瞄准镜移动;通过这三步操作,就基本确立了迫击炮的精准射向。三步动作的意义分别是,第一次瞄远处标杆相当于方位归零;第二次瞄近杆是为了反觇分划(可能大家不理解这个专业术语,简单来来说反觇属于三角高程测量、从A向B观测称为直觇,再从B向A观测称为反觇,就是一种观测技术);第三步再瞄向远杆是为了将炮口调至精确射向。(当然,如果迫击炮和目标之间有障碍物,仅利用标杆无法目视目标,就需要配合指北针进行瞄准,指北针提供基准方位,然后再利用远杆和近杆的原理确定射击方向)。
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前面所说的是迫击炮测向的“正规打开”,而这种炮本身作为便携火力打击工具,当然具备更多的操作方法(适应战时所需)。如果炮击炮位置与目标位置可以肉眼直视,那么不需要标杆、不需要辅助测量仪器,直接使用迫击炮瞄准镜就可以直瞄射击。当然这种也是十分危险的,当你能直视目标的时候,目标也能看到你,容易受到直接攻击。当遇到紧急情况且距离目标较近时,可以不用任何辅助测量仪器、瞄准镜、炮架、底座板等工具,直接用炮身射击目标,这需要相当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高手”可以在数百米内精确命中目标,如下图:
迫击炮的测距问题
上面我们讲完了迫击炮的测向问题,下面我们来说说测距问题,现代化陆军基本都装备了激光测距仪,这就让测定目标距离非常容易:
我们知道越是现代化、高精密度的设备,越容易在战场损坏或受到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测距对于迫击炮的瞄准来说十分重要,当激光测距仪损坏或无法使用时,我们还是需要使用常规测距方法,这些方法也是炮手的必修课程。大家比较了解的利用两只眼睛轮流观测的“跳眼法”因局限性很大,其实并不实用。对于炮兵来说,最常用的还是“拇指测距”,伸出拇指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估算出被拇指遮挡的标靶个数,计算出目标单位的相应距离。
当然除了拇指测距法以外,对于特定距离的目标还需要利用拳头、手指或者手掌辅助测量角度,对拇指测距法进行辅助。总而言之,一名合格炮兵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操作的工具着实不少。
迫击炮和迫榴炮区别
迫击炮和迫榴炮原理是共同,都是曲线打击目标。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 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迫榴炮是在传统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的迫击炮膛内无膛线,大多采用炮口装填,弹道弯曲,配备弹种少,射程较近,用干对遮蔽物后目标间瞄射击;而榴弹炮则采用线膛炮身管,炮尾装填,弹道较弯曲,配备弹种较多,射程较远,既可直瞄射击又可间瞒射击。迫击炮和迫榴炮由于二者在弹道上的特殊性,十分有利于在丘陵、山地等特殊地形环境下使用,且可以十分方便的在这些地形上打击一般炮兵武器难以打击到的一些反斜面目标。因此,这两款武器都十分受到各国的重视与发展,而“德洛克”轮式自行迫击炮和“莲花”履带式自行迫榴炮,则可以视为俄罗斯在炮兵领域的最新佳作。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 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迫榴炮是在传统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的迫击炮膛内无膛线,大多采用炮口装填,弹道弯曲,配备弹种少,射程较近,用干对遮蔽物后目标间瞄射击;而榴弹炮则采用线膛炮身管,炮尾装填,弹道较弯曲,配备弹种较多,射程较远,既可直瞄射击又可间瞒射击。二者不能代替,毕竟迫榴炮只具备了迫击炮部份功能、在轻便性、灵活性方面不能与迫击炮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