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评价陈胜,早有高论。一古一今两伟人,古人太史公,今人。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篇中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功成忘本。陈胜在帮人耕田时,曾对农友说:“苟富贵,无相忘!”得志前他对穷困的伙计们是不嫌弃的。后来称王富贵了,那个农友来见陈王,好不容易才见着。可是农友作客偏不“审势”,把陈胜穷困当雇工的窘况也对周围的人当“龙门阵”摆。此时的陈胜非昔日的“雇佣”,称王了。陈胜的脸面往何处搁?于是陈胜下令斩了“不审势”。(“‘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
二、用人不当,导致众叛亲离。陈胜重用朱房做正事(管理人事)。胡武当司过(管理监察)。文武官员的考绩升迁黜退刑杀都掌握在朱、胡二人手中。凡是不服从他二人命令的,就抓来治罪。他二人不喜欢的,不交付司法官吏审理就擅自处治。维系统治的用人和刑赏大权都乱了,怎么不失败呢!
《评点二十四史》一书介绍说,“陈胜有二误。”一是功成忘本;二是用人不当,所用之人既无才,又无德。表明很赞同和注重司马迁的观点。对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叛精神大为赞赏,对陈胜的失误也颇为惋惜。“重视研究历代农民起义,从中吸收有益于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常常以骄傲、忘本、滥用权力导致失败的教训来教育广大干部。”
在此,笔者对这位“辍耕之垄上”的耕夫陈涉“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很是崇敬。人,贵在立志。无志则庸碌,庸碌者何来建树。庸庸碌碌以终老,枉自世间走一遭。今人常引用前人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不是同一道理呢?
为什么秦汉以前人姓名那么有个性,像百
商周时期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才有姓,以至于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有“百姓、万民、亿丑”之说,这里的“百姓”就是指的贵族,“万民”指的是普通的有人身自由的庶民,“亿丑”指的是没有人生自由、可以随意买卖的奴隶。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一般认为姓是由母系社会的部落图腾有关,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同一个姓的人又相同的母系血缘关系。
随着人口的繁衍,部落壮大,一个部落又分出若干的分支,这些分支为了有所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先秦时期民风彪悍,侠义之风盛行,以至于有“士为知己者死”、“重然诺轻生死”、“一诺千金”等说法,由于社会阶层、文化程度不一,又有起名不避嫌不避讳不避丑的说法。因此起名字也就比较随性、随意、有个性。有的很飘逸、唯美,有的显得很随意,甚至见到啥就起啥名字。
比如至圣先师孔子,生了个儿子,国君派人送来鲤鱼以示祝贺,因此孔子这么有文化的人就给儿子起名叫“鲤”,字伯鱼。孔子是子姓,孔氏,又比如他的父亲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看这祖孙三代的名字,就能感觉出先秦时期的起名字的各种习俗,以及称呼与后世的不同之处。